氯吡格雷是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之一,它通过选择性抑制二磷酸腺苷与血小板受体的结合,阻断二磷酸腺苷介导的血小板活化,从而发挥抗血小板、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常用于预防和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虽然都是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但两者在作用机制、作用特点和不良反应上有所区别,有些情况下甚至可以联合使用,但容易造成不良反应的发生买股票怎么加杠杆,因此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自己的药物。
60多岁的张先生长期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疾病,长期服用降、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等药物,平时的症状控制的还挺好。3个月之前,张先生突然感觉自己经常出现胸闷、心慌等不适感,刚开始还不是很严重,但是稍微一活动就出现,休息后可以缓解,并且这类症状发作的越来越频繁,甚至出现莫名其妙的胸痛和不适。刚开始他并没有放在心上,只以为是自己的药物没有吃够,于是又加上了速效救心丸,虽然症状可以临时缓解,但是药效却变得越来越差。1个多月以前,张先生在睡觉的时候突然发生了左侧胸前区的剧烈疼痛,伴有濒死感和冷汗,被家里人紧急送到医院。来到医院后医生在第一时间进行了心电图检查,结果发现ST段有明显弓背型抬高,高度怀疑心肌梗死可能,于是连忙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下的心脏支架植入术和血栓去除术。
手术完成后,医生嘱咐其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两种药物来预防血栓的复发,张先生感觉非常奇怪,因为他长期口服阿司匹林但是还是出现了心肌梗死,为什么要又要再加用氯格雷呢?医生解释道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虽然都是抗血小板聚集药,但是两种药物在具体的作用机制上是不同的。通过联合服用可以有效增强对于血栓的形成平时并且可以有效预防血栓的复发,但是两种药物对于胃肠道都有一定的刺激性,所以服用期间一定要注意自己是否有胃肠道的不适症状,如果出现便血,消化道溃疡等不良反应时,一定要及时停药,并且前来医院进行检查。张先生听把医生的解释后就按照医嘱规范服药,很快心慌,胸闷的症状都得到了有效的缓解。
一、氯吡格雷的作用机制和作用特点
氯吡格雷属于噻吩并吡啶类药物,其本身无活性,需经肝脏代谢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才能发挥作用,其具有显著的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和抗血栓作用,临床上常用于防治急性冠脉综合征、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死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作用显著,并且不良反应较少。
氯吡格雷的药理学作用机制较为特殊,其主要的药理学作用如下:
1、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在血小板激活过程中二磷酸腺苷起着重要作用,其会与血小板表面的P2Y12受体结合,激活血小板活化和聚集,氯吡格雷可以选择性地与P2Y12受体发生不可逆性结合,从而与二磷酸腺苷产生竞争性抑制作用,阻断二磷酸腺苷与该受体的结合,从而抑制二磷酸腺苷介导的血小板活化过程,产生显著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2、抑制纤维蛋白原结合
氯吡格雷阻断二磷酸腺苷与P2Y12受体结合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无法被有效活化,进而阻止了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的结合,从根本上阻止了血小板之间的相互连接,最终到抗血栓形成的效果,从而对于多种血栓形成性疾病具有显著的防治作用。
氯吡格雷具有强效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显著降低血栓形成风险,其作用优于传统的阿司匹林;其次,由于氯吡格雷对P2Y12受体的不可逆结合,一次服药作用可持续血小板的整个生命周期,作用效果非常持久;第三、不同个体对氯吡格雷的反应存在差异,因为氯吡格雷需要经过肝脏中CYP2C19、CYP2B6、CYP1A2等酶的激活才能发挥作用,但是不同人群中这些肝酶的活性和数量是不同的,因此建议在服药之前监测一下肝酶基因,避免造成无效服药;最后,氯吡格雷的活他代谢产物主要通过尿液和粪便排出体外,其中约50%通过尿液排出,46%通过粪便排出,因此长期服用对于肝肾功能具有一定影响。
二、氯吡格雷临床上常用于防治这5种疾病
氯吡格雷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广泛,由于其具有较强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因此对于多种原因造成的血栓性疾病都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并且安全性较好,但是在不同疾病中氯吡格雷所需要的剂量和疗程不同,建议有需要的患者在医生指导下科学服用
1、急性冠脉综合征
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等多种严重心血管疾病,而氯吡格雷是临床上防治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药物之一。临床研究显示对于不稳定性心绞痛或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在阿司匹林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可使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或卒中的复合终点事件相对风险降低20%,显著改善患者预后,不良反应也无明显增加。
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是临床上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血管疾病的微创手术,但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依然面临支架内血栓形成等风险,因此依然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或者抗凝药。临床研究表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服用氯吡格雷并维持至少1年,与可使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卒中等严重不良后果的风险降低26.9%,并且减少了支架内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3、脑梗死
氯吡格雷可用于脑梗死的二级预防。临床研究发现对于近期发生过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规范使用氯吡格雷可以有效改善大脑供血,并且可以有效预防脑梗死复发,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对于脑梗死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4、外周动脉疾病
外周动脉疾病患者存在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等情况,易导致肢体缺血、溃疡等,而规范服药氯吡格雷是临床上治疗外周动脉疾病的常规用药方案之一。临床研究表明氯吡格雷在防治外周动脉疾病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其不尽可以有效改善肢体血管供血,预防动脉血栓、动脉栓塞形成。
5、心房颤动
对于心房颤动患者,尤其是不能耐受或不适合使用华法林等抗凝药物时,氯吡格雷可以作为二线药物使用。临床研究表明对于不能使用华法林的心房颤动患者,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可使主要血管事件的相对风险降低11%,尽管出血风险有所增加,但在仍有一定的治疗意义,有效预防心肌梗塞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三、都是抗血小板聚集药,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有什么区别?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都是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在临床应用上也有相似的地方,但仔细区分下来2种药物在作用机制、作用特点和不良反应等方面存在一定区别,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自己的药物。
1、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不同
氯吡格雷属于噻吩并吡啶类药物,其主要的作用机制是选择性、不可逆地与血小板P2Y12受体结合,阻断二磷酸腺苷与P2Y12受体结合,从而抑制二磷酸腺苷介导的血小板活化和聚集,进而发挥抗血小板作用,并且这种作用是长效、不可逆的。
阿司匹林主要通过抑制血小板中的环氧化酶-1,使其活性部位的丝氨酸残基乙酰化,抑制COX-1的活性,减少血栓素A2的生成,从而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这种作用是短效、可逆的。
2、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的作用特点不同
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相对较强,尤其适用于对阿司匹林抵抗或不耐受的患者,并且其作用持久,1次服药作用可持续血小板的整个生命周期,其次,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个体对氯吡格雷的反应存在差异,因为不同群体中肝酶的数量和活性步态,因此对于氯吡格雷的激活和利用有区别,从而影响抗血小板聚集的治疗效果。
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较氯吡格雷较弱,但是其应用疗效稳定,且价格相对低廉,是心脑血管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的基础用药;其次,阿司匹林的激活对于肝酶的依赖性较小,因此在不同群体中的作用一致,不会受到肝酶活性和数量的影响。
3、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不同
氯吡格雷的主要不良反应是出血,其中以鼻出血、牙龈出血等最为常见,特别是当降氯吡格雷与其他的抗凝药联合使用时,其出现风险会增高,但是依然低于阿司匹林;其次,氯吡格雷对于胃肠道粘膜的伤害较小,不容易诱发胃溃疡、胃肠道出血等不良反应,但是依然可能诱发腹痛、腹泻等胃肠道胃肠道反应,但多可以忍受。
阿司匹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就是胃肠道粘膜损伤,如诱发胃溃疡、胃出血等,这是因为阿司匹林抑制COX-1,使胃黏膜前列腺素合成减少,削弱胃黏膜保护作用有关,因此既往存在胃肠道出血疾病的患者慎用;其次,阿司匹林还可能导致水杨酸反应,如头痛、眩晕、耳鸣、听力减退等;最后,虽然发生率较低,但是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依然可能引起凝血功能异常,其诱发异常出血的比例高于氯吡格雷。
四、这3种情况下可以联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
虽然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都属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但是由于这2种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因此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以将两种药物联合使用,从而加强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其中以下3种情况最为常用。
1、急性冠脉综合征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冠状动脉内存在不稳定斑块,斑块破裂后会暴露内皮下的胶原纤维等物质,激活血小板,引发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导致血管阻塞,引发心肌缺血、缺氧等一系列症状。这种情况下临床常将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使用,从而从不同环节抑制血小板聚集,全面、有效地阻止血栓形成,降低心肌梗死、心血管死亡等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改善患者的预后。
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需要将支架植入冠状动脉狭窄部位以扩张血管,恢复血流,但支架作为异物会激活血小板,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较高,可能导致血管再次堵塞,引发严重后果。这种情况下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能在不同阶段发挥抗血小板作用,显著降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减少术后心绞痛复发、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不良事件,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率,有助于患者术后血管通畅和心脏功能的恢复。
3、可能存在缺血性卒中的高危患者
对于有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狭窄、心房颤动等高危因素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脑血管内存在易损斑块或血液高凝状态等,容易再次发生血栓栓塞,导致卒中复发。这时将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使用可增强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减少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的机会,从而降低缺血性卒中的复发风险,有助于保护脑血管,减少因卒中复发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加重、残疾甚至死亡等不良后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五、总结
随着中国老年人群的不断增多,冠心病、脑梗死等疾病的人群也在不断扩大买股票怎么加杠杆,因此氯吡格雷的应用人群也不断增多,其作为预防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梗死等疾病的二线用药,可以有效防治多种血栓性疾病,但是其在作用机制、作用特点和不良反应等多个方面与阿司匹林有所不同,因此建议有需要的患者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自己的药物。